设为首页|加入收藏

必赢官网

湖南工大学子探访茶陵:赓续红色血脉,厚植支教情怀 ——记乡隅童梦·春晖志愿服务队茶陵文化考察行

时间:2025-07-15 10:38  浏览:

为深入感悟革命精神、汲取奋进力量,7月14日,湖南工业大学“乡隅童梦·春晖”志愿服务队在支教之余,专程探访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历史文化地标,先后走进洣江书院、茶陵县烈士陵园及中共茶陵县委员会旧址,在红色热土中体悟风土人文,筑牢育人初心。

洣江书院:千年文脉薪火传

洣江书院始建于明弘治年间,为茶陵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官办书院,朱熹、李东阳等名家曾在此讲学。步入青砖黛瓦的院落深处,服务队队员先后在“主敬斋”、“修德斋”等古迹前驻足。他们轻轻触摸苍苔覆盖的斑驳碑刻,上面镌刻着古老的理学经典;深入了解了书院引以为傲的“一州三状元”科举盛况;更有幸观摩了珍藏于此的《茶陵诗派》珍贵残卷,透过这些泛黄的纸页与遒劲的笔锋,湖湘文脉的厚重感扑面而来。而至今仍深深铭刻在书院门廊上的“耕读传家”训言,更是让团队深受触动,更加坚定了要以文化浸润乡村课堂的信念。

图为服务队参观茶陵县洣江书院

图为服务队队员探访茶陵历史文化陈列馆

茶陵县烈士陵园:青山忠骨铸丰碑

茶陵县烈士陵园始建于1952年,苍松翠柏环绕的烈士陵园内,长眠着谭思聪、陈韶和李炳荣等工农革命军烈士。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拾级而上,在纪念碑前静默鞠躬。碑座上的浮雕生动再现了茶陵人民支援红军、浴血奋战的场景,当指尖抚过纪念碑上的字样时,耳畔仿佛响起《茶陵红军歌》的旋律。从一叶红船到巍巍巨轮,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,这场跨越时空的青春接力,正是“步履千山”最深刻的注脚。时光仍在继续,旅程仍未停止,下一站,服务队将继续追寻湖湘大地的红色密码。

图为服务队参观茶陵县烈士陵园

中共茶陵县委旧址:星火初燃照初心

青石板铺就的百年院落,曾是湘赣革命根据地核心枢纽。木门上的弹痕、天井中的石磨,无声诉说着1927年毛泽东同志在此建立首个县级红色政权的历史。服务队队员走进党史陈列室,一张张老照片串联起时光的轨迹:从建国初期的土坯房办公室,到如今设施完善的政务服务中心;从过去的手写档案,到现在的数字化管理系统。在与工作人员交流中,服务队队员得知当地正大力推进红色文化教育,这与支教队伍的课程理念不谋而合。“我们可以把这些发展故事编进口才课的演讲素材里,让孩子们为家乡的进步自豪。”大家纷纷提议。

图为志愿者讲解茶陵县历史人物

茶陵古城墙:砖石镌刻的千年记忆

茶陵古城墙始建于南宋绍定四年,历经明清多次修葺,是湖南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墙之一,见证了茶陵作为 “湘东门户” 的军事与商贸历史,素有“铁打茶陵”的美誉。队员们沿着城墙缓步前行,仔细观察城墙的夯土结构,发现其采用“糯米灰浆”粘合,历经数百年风雨仍坚固如初。在一处保存完好的城门洞下,队员马松岳说:“这样的建筑智慧,可以放进美术课的主题里,让孩子们知道家乡有这么厉害的文化遗产。”夕阳下,古城墙的剪影与远处的洣水相映,队员们感慨到,这厚重的砖石不仅是历史的见证,更将成为点燃孩子们家乡自豪感的火种。

图为服务队参观茶陵县古城墙

“三处红色地标,是茶陵的筋骨;淳朴民风技艺,是茶陵的血肉”,此次探访为后续支教注入精神动能——团队将把红色故事、非遗文化融入课程,让乡村儿童在认识家乡中筑牢文化自信,以青春之力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。